“亚马逊运营我们倒是不缺,现在最急缺的是独立站的广告投手。”
在近期的走访过程中,广州某知名大卖Samuel(化名)向雨果菌透露道。
据Samuel介绍,目前其公司的独立站广告投手,月均工资能达到5万+,这其中还有不少刚刚毕业一年的“新人”,完全碾压亚马逊运营。尽管如此高薪,但缺人、招人仍是其公司的目前的一大瓶颈。
“亚马逊运营,我们直接招应届生就可以,通过我们内部的培训机制,很快就能上手,但对于独立站的广告投手,最好还要有操盘过几十万或者百万级广告规模的专业投手。但这样的人才,在整个行业中都是稀缺资源。”
尽管Samuel公司一早就启动了独立站的项目,摊子铺的也很大,但直到现在,还没有真正实现盈利。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:“模式还没跑出来”。
但“模式没跑出来”具体指的是什么?对于这样的追问,Samuel讳莫如深。不过,透过其对于独立站投手的求贤若渴,大概可以猜出,或许他希望通过人才驱动,来更快的探索出独立站的盈利模式。
Samuel的情况并非个例。业内人士表示,当前行业中不少在平台已经做到类目头部的大卖,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对独立站领域的探索,但或许因为独立站与平台模式的差异,亦或是认知的局限,这其中真正已经在独立站项目上实现盈利的“转型卖家”还是少数。
Samuel也表示,其周围的卖家圈子中,拓展独立站渠道的平台卖家,当前的确很少有人真正“跑出模式”的,即便是在2020年跨境市场的利好环境下,比最好的情况也只是独立站业务勉强做到盈利,而在此前几年的里,独立站的亏空都是靠着三方平台的盈利来维持。
如此烧钱、亏钱,但他们都坚信,独立站是趋势,是未来,现在一定要占坑。
↑跨境运营人才的三种特特征↑
对于,2017年就开始做站群的江西独立站卖家Jack(化名)来说,盈利模式倒不是他烦恼的问题,但人才的流失却让其痛苦不堪。“我们最不需要有经验的运营和投手。”Jack讲道。
和Samuel培养亚马逊运营人才的机制一样,Jack在其公司内部,也有着一套成熟的独立站运营的培训流程,据Jack透露,在他们的培训体系下,最多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,一个小白就可以掌握独立站的运营。鼎峰时期其公司一个运营一天曾创下100万美金的销售记录。
“独立站的运营其实本身的并没有什么技术壁垒,难的是被羁绊在认知局限外。所以跑出模式的卖家,就将模式本身视为商业机密,了解这个机密的人员,自然也成了大家挖墙角的对象。”
Jack表示,此前培养的独立站运营人员、广告投手,不是自己创业做了老板。就是被别家企业高薪挖过去了。然后用在其公司学到的一样的运营手法,甚至是一样的品类,继续做同样的事。虽说独立站市场边际大,不会像平台上那么容易狭路相逢。但某种意义上,还是在不断给自己培养一个个的对手。
“你一个月就算赚三四万块钱,突然有人甩在你面前100万让你跳槽,你心动不心动?有几个人能抗拒这样的诱惑?而这些都是真实上演过的场景。”
Jack透露讲道,现在行业里那些真正“跑出模式”的独立站卖家,比较常见的一些做法是,将公司迁移到三四线的城市落脚。招聘员工,只限本地女生。事少钱多离家近,心安稳了,竞争对手也少,没人来挖,人员相对固定。
在组织架构上,也做了比较大的调整——每个员工只了解整个运营环节的某一环,重复性的做相同的工作,拆分的非常细,就像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,你永远不知道整体是怎么样的。当然,这样的模式,要非常考验卖家管理的能力,处理不当,沟通成本也会比较高。
独立站的风口就在那里,我们都看得到。关键是,如何把看的见的东西,握在自己手里?
业内人士表示,2021年是跨境独立站的重大转折年,接下来一定会有大量的卖家涌入到独立站领域,这里面可能有跨境三方平台转型的,也有国内的品牌商DTC出海的,还有那些深谙流量玩法的国内的店群卖家,甚至是抖音号玩家。
但正如上文的两个卖家案例所示,每类人群都有其优势的长版,无论是谁,也都有存在其认知的局限。而接下来行业的竞争,不只是比拼各自的优势长版,更重要的是综合实力的考量——补齐短板,打破认知的局限。
为顺应行业趋势,赋能跨境卖家。雨果跨境将重磅推出独立站知识体系,针对平台转型独立站卖家、独立站卖家、行业相关从业者,打造一款涵盖运营干货、团队管理、市场洞察、政策分析等行业精华的定制化内容产品。
想成为独立站广告投手?
想做拓展渠道布局独立站?
想招聘资深广告投手?
想学习独立站组织管理……
你要看什么?我们就做什么!内容由你来选,产品由你来定!雨果跨境诚邀您参与独立站内容调研,成为独立站知识体系产品经理和首批体验官!